2015年年底,初中同学搞了一场同学聚会,本无心前去参加的我,在聚会的最后一天,抵不住闺蜜的再三邀请,参加在初中读书时有较多交集的十几人的聚会。
虽然我未前往,但我的传奇已在同学当中流传开来。
大家对我充满着好奇,当年在班级里并不出色的我,怎么会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呢?他们想看看大学老师的我,是不是还是当年那个又黑又瘦顶着卷毛扎着马尾的我,这是闺蜜告诉我的。
这些同学与我一样,来自农村,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,最多也是中专毕业,大学的门都没见过,更没见过大学老师。
见面后,想像中稚嫩的脸已找不到,同学们的感觉应该和我一样,都说我变了。
大家对我很热情,我知道是他们对知识的尊重,尤其是一些在初中时成绩比我好的同学,羡慕的同时又感叹自己当年命运不济。
读书时,不知知识的重要,步入社会后,才知知识的可贵。
人生的起点并不代表终点。我想告诉那些目前在群体里并不优秀的你,只要像乌龟一样稳扎稳打就一定能赢过兔子,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聚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,大家建了个新群,把我拉了进去。
随后的时间大家热情高涨,像打了鸡血一样,每天群里都有上百条信息,我很少参与,只是有同学@我时,我才及时回复。
在交流中,他们都认为大学老师,既有学问收入又高。
我觉得这些同学读书虽不多,但他们都很实在,在日后的生活中,这群“三教九流”的同学还帮了我不少忙。
知道我喜欢旅游,几个比较聊得来的同学也会相约出去游玩。
游玩过程中,大家或忆往昔,聊过去学生时代的生活;或看今朝,聊现在生活的不易,都觉得我和闺蜜的生活很滋润;或展未来,希望大家这样还能到N年。
不得不说,交流能拉近距离,接触的时间久了,大家的感情就不像开始时那么陌生。
李同学是个生意人,也是同学聚会的组织者,直爽脾气,说话很直。
有次聊天时直问我的收入,我打哈哈,没有正面回答。只说饿不死,也撑不死。
在一旁的闺蜜笑了笑。李同学看了一眼闺蜜,揄揶地说,肯定比你这个小学老师收入多多了。
闺蜜是个个性开朗且情商很高的人,丝毫不在意,笑着说,那必须的,不然怎么是大学老师呢?!
我赶紧回答,别听她瞎说,我只是空有其名,赚得其实比她少多了。
同学虽然文化层次不高,但在生意场上也算是见多识广,会开玩笑,但也懂得适可而止,就没有说这个话题。
我把这样的对话当成是扯闲篇,并未多在意。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简单二字,扯闲篇里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。
2016年底,李同学有一天打电话给我,寒暄了半天后,问我借十万块钱,说是资金周转一时碰到困难,只需一个月。
听到他这样的请求,我很尴尬。
我倒不是不相信李同学的人品。说实话,经过一年来的接触,我觉得他还是一个诚信的生意人,但我真的是囊中羞涩。
同学眼里的我,其实是个月光族。
我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人,能做到的事情我会一口答应,但如果做不到,我觉得没有必要虚与委蛇,所以我告诉他,自己近些年买了房子车子,没有钱,非常不好意思。
李同学当然说没有关系!但听语气我感觉到他不相信我说的话。
当时的我不要说十万元,我连一万元都拿不出来。他会这样想,我觉得也自然,但我又无从解释,无论我怎么解释,他应该都不会相信。
有些误会就只能这样,有时解释就是掩饰,掩饰就成了事实。
再见面,说不尴尬那是骗人的,多少有点心照不宣。
我理解同学对我的误会,因为在同学们的眼里,我就是个有钱人,觉得我为人大方、不计较。
有时吃饭时,我会主动买单,因为我体恤一些同学境况不如我;有同学有请求时,无论是谁我都会有求必应,那也是因为我能做到。
我有没有钱,只有闺蜜知道。因为我还单身,尤其是买完房和车后,我就投资自己了,尤其是旅游花销很大,所以当时的我是妥妥的月光族。闺蜜总说我太腐败。
后来有次到闺蜜家吃饭,我讲起了李同学借钱的事情。我说我借不出来,感觉挺不好意思的。
闺蜜说,谁让你金玉其外呢,被“贼”给惦记上了。
然后闺蜜问是什么时候的事,我告知大致的时间后,我才知道李同学是第一个找我借钱的,在我这里没有借到就找她借。闺蜜是持家有道之人,李同学顺利借到了钱。
闺蜜表示,有机会时会代我向他解释。我只好拜托她,我不想同学之间因为钱的事而变得尴尬,第三者的解释可能会更好些。
好在有闺蜜的解释,后来的接触中,明显地感觉到李同学对我的释然了。
虽然同学之间的隔阂消除了,但这件事情仍然给我很大的反思。
我想就即便李同学不找我借钱,万一自己需要大笔钱用怎么办?想想都有些后怕。
这件事之后,我也开始给自己制定花销计划,量入为出,不再做月光族。
像我这种只能靠薪水过活的人,一定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支出,从月收入中扣除每月必要的花销后,其余的钱存进固定的账户、做理财。
俗话说,你不理财,财就不理你。
我能靠己之力买房买车,过去就是这么干的,生活改善后,反倒得意忘形了,我得谢谢李同学的借钱之举,把我拉回了现实。
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,不管收入多少,都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金钱,拒绝月光,做一名经济独立的女孩。
发表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